根据数据统计,截至去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老龄化的步伐开始加快。“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是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随着智能手机在生活中应用场景逐渐增多,老年人群体与智能手机应用开始出现了脱钩的情况,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无法享受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政策,希望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创新,如今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而手机带给生活的改变也随处可见。各种应用软件的上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为我们节约了不少时间。无论是出行打车,转账汇款,消费购物,还是服务预约,一部手机统统能够搞定。但是智能手机对于老年人似乎并不友好,很多APP无论是功能设计、字体大小、色彩搭配等等都更倾向于为年轻人服务,而忽略了老年人这部分群体。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这一政策之后,对于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并不妨碍,对于老年群体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进行了结合和提升,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智能手机带给生活的便利。
以医疗服务为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医疗机构提供了挂号、缴费、打印检查结果等自助服务,但对不熟悉它的老年患者来说,这会带来诸多不便。为了照顾到老年群体的使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要求所有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全部设立老年人挂号和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再也不用为不会自助挂号而担忧。
早在四年以前,南京鼓楼区一老年大学就开设了免费的智能手机培训课,学员们能够掌握网购、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等技能。今年10月,辽宁省开展敬老月活动,围绕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社区服务人员对老年人开展了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多地也已经在一些基层社区开设老人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老年大学也将相关培训纳入了课程表,从实际行动展示敬老爱老的决心。
政府出台这一政策之后,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对于老年群体更加关注,而手机以及应用端的开发商也将更加重视老年群体的使用体验和感受。这一贴近民心而又能符合科技进步的政策在社会上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国家再发展、技术再进步,也不能忘记关怀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这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真正通往发达的必经之路。
(刘放)
推荐阅读:榆林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