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网讯 > 资讯

华电学子开展“追寻红色记忆,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2022年08月18日 10:05:1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为了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情况并探索红色资源赋能周边乡村地区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7月6日-10日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追‘红’不息,寻路不止”实践团队分别前往羊山和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开展“追寻红色记忆、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鲁西南战役纪念园

缅怀先烈精神,感知传承力量

7月6日,团队成员前往扬州革命烈士陵园,追随《皖东北日报》创办人江上青烈士、红岩中许云峰烈士原型许晓轩烈士等人的步伐,感悟“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从牌楼拾级而上,大型烈士浮雕展现在眼前,心中之震撼难以言表。画面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动作不一,但其神态似乎都在诉说着对革命事业的赤诚之心和不灭热情。画面虽是静态的,但却体现出了一种动态的张力,传递出强烈的鼓舞人心的力量,生动诠释了那段峥嵘岁月里的荡气回肠。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为辛亥革命先驱熊成基烈士单独设立了展厅。凝视着熊成基烈士的照片,实践队员百感交集。这个牺牲时年仅23岁的青年,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一股向上的气、一份不屈的信仰、一个为中国谋发展的梦想,毅然用自己的血去浇灌民族自由之花。“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目矣。”熊成基烈士的临刑遗言,永远铭刻在实践队员的心中。

穿过巨幅激光全息船模,团队走进烈士纪念馆最后一个展厅:多媒体厅。与之前的展厅不同,多媒体厅主要展示了新旧中国的交替,尤其是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沿着地面上的时间轴向前,印有不同时期故事的展牌逐个亮起,缓缓诉说着那些年、这些年的苦难与辉煌。展厅左侧则是“AI虚拟换衣”军装体验展台、“烈士身份查询”电子书和满满一墙未曾有机会颁发的“烈士荣誉证书”。也许,在战场上,他们没有姓名;但是,在这里,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散发着无上的荣光。这或许就是烈士纪念馆存在的意义。

烈士纪念碑

团队成员于烈士纪念馆多媒体厅

7月8日,团队成员前往羊山革命红色基地,重温鲁西南战役与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的红色足迹。羊山革命烈士陵园中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是为纪念在鲁西南战役和羊山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建。馆中陈列着解放军挺进大别山途中的照片等珍贵资料,一张张鲜为人知的相片、一封封栉风沐雨的书信电报、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诉说了那段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带领队员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

7月8日、9日,团队成员前往羊山革命红色基地,重温鲁西南战役与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的红色足迹。怀着敬仰之情,队员在烈士墓前为革命英雄献花,静静默哀后走进烈士碑林,轻轻摩挲其上革命英雄以血肉之躯书写的碑刻,一块块石碑矗立于坤灵,仿佛英雄们依旧守卫着中华大地,实践队员在心中默念:要赓续红色基因,投身为祖国和人民的实践。

羊山革命烈士陵园中的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是为纪念在鲁西南战役和羊山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而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道路。馆中陈列着解放军挺进大别山途中的照片等珍贵资料,一张张鲜为人知的相片、一封封栉风沐雨的书信电报、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诉说了那段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带领队员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

团队成员于烈士碑林鞠躬默哀

鲁西南战役纪念馆

团队成员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展品

统观场馆建设,调研宣传情况

团队成员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利用情况。因此,团队在参观之余,还向部分来访者发放了相关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来访者大多是周边市镇的学生和有固定单位的人员,到访两次以上的实繁有徒,且以学校或单位集体组织的参观为主,偶有通过网络等渠道寻来的散客。团队发现,来访者对当地的红色文化基本都有初步的了解,他们都表示愿意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团队还特别采访了场馆的工作人员。场馆工作人员表示,来访者大多是周边市镇学校统一组织来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学生,也有听闻烈士故事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印证了问卷调查数据的科学性。

经初步调查,团队得出以下结论:济、扬两地的情况类似,所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主要通过新媒体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吸引以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在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走访乡镇百姓,串联文化经济

7月10日,团队成员走进两地红色革命基地周边乡镇,了解有关红色文化的风土人情,对村主任和两位村民进行简单采访,聆听当地人民对传承红色文化与建设乡村文化之间联动关系的认识和看法。

经过此番采访与调研,结合目前已有的资料文献,团队发现,此类红色文化基地主要存在囿于传统形式与宣传媒介、缺少先进典型榜样引领、未能体现地方特色和与时俱进的内涵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团队认为,首先应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领建设作用,票选先进红色文化建设典型,并形成红色文化建设范式以供参考;其次,利用新媒体形式创新宣传和授教模式,如引进VR、AR等先进技术,与时俱进,增强乡村红色文化在各类信息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最后,建立乡村红色文化平台,鼓励当地人民进行红色文化二次创作,同时适当发展红色文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文化产品,使当地的红色文化内核精神能够赋予文化商品深厚底蕴,带动乡村振兴。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循着照片、故事和文物,重走红色足迹,体悟其中深刻的红色革命文化——风雨多经志弥坚,航程已起路犹长,吾辈作为新时代的一员,在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中,青春与使命同辉,当以意气风发之青春勇立潮头,担当新时代发展重任!(马沛然 缪思晗)


推荐阅读:叶紫网

文章转自网络媒体,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