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学生们积极投身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成“气象“万千小分队,深入基层社区,深入学校,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宣传气象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深入基层,气象到万家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耳熟闻详的谚语中蕴藏了云雨之间的关系,而这样隐含着气象知识的民间谚语还有很多。
活动初始,小组成员进行了气象科普的调查问卷,获得了初期数据。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城镇社区的居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18~30岁的青壮年居多,其中群众关注气象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日常出行和生活需求,以保障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安全生活。大多关注降雨和气温两大要素气象,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过气象科普的经历。从调查问卷数据中分析出广大基层群众对于气象的了解还比较浅薄,未能构建一个科学的知识理论系统,“气象”万千的成员们认为,对于城镇社区、中小学、农民以及广大群众,“接地气”的气象科普能更快更好地被理解和认识。为此南信大的学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系列活动,将气象科学知识科普变得趣味化、大众化。
图1 气象知识调查问卷相关数据 何天源 提供
本次实践活动中,南信大学生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系列活动,将最新的气象科学知识传授给城镇社区、学校、农民以及广大公众。他们深入乡村,深入学校,通过讲解、展示和互动,生动地向儿童和社区居民介绍气象常识,宣传气象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此举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也为粮食农产品稳产保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参与活动的广大群众也表示拥有这样的气象科普活动是很意外且惊喜的,“很难得可以看到现在的大学生愿意和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说说专业的知识,这不仅仅是一次科普活动,更是一次社会关爱。”活动中的王大爷这样评价。
图2 为实践团队在社区进行气象科普活动 郑钦元 摄
大手牵小手,趣味气象小课堂
志愿者郑钦元表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他们是希望的火苗、初升的旭日,他们需要一切养分,这次气象科普的活动不然少不了他们的参与。”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气象科学的神奇和大学生活的乐趣,他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趣味科普活动,在与芦韵新风党群服务中心、长芦中心、六甲、陆营、普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合作下,进行了名为“气象万千,大手牵小手,共筑大学梦”的南信大参访活动。大学生们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前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活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的询问科学知识,大学生志愿者耐心地讲解科普。志愿者们全面的关注每位孩子的情绪,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确保孩子的安全,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充分展现了南信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图3 为实践团队带领孩子们参观校史馆 周翠颖 摄
大学生志愿者们首先带领孩子们参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馆,在专业的解说员的介绍之下,孩子们深入了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气象科学的重要意义。从气象学科建立的初始故事,古早的教具、气象勘测装备到第一批气象人才的大合照以及南京气象学院的前缘。在讲解中,孩子们逐渐沉浸于气象历史的厚重中,他们认识到最新一批的科技人才骨干和最新的气象设备程,也了解到我国气象发展历的艰辛与不易。每个孩子都在其中获得了以前没见过的新奇知识,收获良多。孩子们的眼睛璀璨明媚,在一闪一烁中汲取知识的星光。
图4 为孩子们讲解气象知识 张锦震 摄
随后南信大学子们带着孩童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阅江楼内的会议室开展了气象知识小课堂。这个趣味横生的课堂中,南信大学子通过教授儿童关于气象知识,并辅以手语教学,同时还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手语。在课堂上,大学生首先对黑板上的气象知识进行提问,引导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鼓励小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小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展示出了自己的气象知识以及对气象知识的浓厚兴趣。
除了理论学习“气象”万千小队还准备了动手实操活动,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制作风向标,引导他们认真观察,把握制作的正确和美观。有小学生表示,通过实际动手制作这个风向标,他感受到了美学的魅力并理解了方向标指示的含义。这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对大气科学的学习兴趣。他们说:南信大的哥哥姐姐们用气象知识感染到了他们,更加鼓舞了他们追寻心中的大学梦想。志愿者们也相信这一粒梦的种子会在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浇灌出千百种不一样的花朵。
图4 在气象小课堂向孩子们教授手语动作 王子文 摄
“气象”万千小队志愿者们还表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自1960年建校以来,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作为南信大学子,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为乡村振兴和社会文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正向的社会反馈。的成员们以身作则,深入基层、社区群众和孩子们的身边致力于将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相信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他们将继续发挥力量,积极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传递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实践能力,做好新时代的青年人。(通讯员:郑钦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万千”小分队)
推荐阅读:旗龙